服務熱線
0755 - 2919 5095
時間:2025-03-03?????編輯:交通信號燈?????瀏覽:0
一眨眼2024年就結束了,我們會不自覺地審視過去這一年的好好壞壞,然后情不自禁地展望2025年。越是身處劇變之中,冷靜的思考就越可貴。近期,賽文交通網邀請了10位智能交通行業資深從業者,采訪了他們關于2024總結和2025的展望,分享給行業的從業者們。
2024年是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走向規?;l展的一年。
繼2023年9月交通運輸部發布《關于推進公路數字化轉型 加快智慧公路建設發展的意見》之后,2024年4月財政部 交通運輸部發布《關于支持引導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通知》(財建〔2024〕96號),這是我國智能交通行業在后疫情時代迎來的第一個重大發展機遇,因此,2024年的第一大變化就是政策的持續利好。
另一大變化,是政策刺激后的更積極、更快速的發展態勢。數字化轉型升級,與智慧公路是一體兩面,數字化轉型更強調從人工驅動向數據驅動的轉變,智慧公路則是公路發展的愿景和工程載體。我們可以看到,我國的智慧公路發展,已經從量的積累進入了質的變化,感知、分析、預測、控制等方面的技術持續迭代發展,具備了更強的服務與創新能力、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第三個變化,是“車路云一體化”理念的發展與壯大,隨著電動化智能化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在多部委推動的“車路云一體化”試點的帶動下,車端、路端、云端協同發力,有望加快打破信息壁壘的步伐,打造具有商業閉環的規?;瘧脠鼍埃涌炫嘤悄芫W聯新質生產力產業集群。
最后一個變化,是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我國低空經濟保持快速增長態勢,產業規模超過5000億元。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智能交通市場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2025年作為“十四五”的收官之年和“十五五”的布局之年,同時又是數字化轉型發展步入實質性建設的關鍵一年,智能交通市場將邁入全面融合與創新的新一輪快速發展期,“人工智能+”將進一步與交通領域深度融合,在利好性政策和數智技術的加持下,將賦能智能交通市場繼續做強做大。
隨著第一批數字化轉型示范區域進入實質性建設,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兼顧外場硬件感知設備和內場軟件算法模型將成為發展趨勢,相關產業規模將進一步壯大;隨著多個城市車路云一體化試點項目的推進實施,將帶動車企、設備廠商、云端等一大批上下游產業的聯動發展,其市場規模將實現萬億級突破;低空交通將繼續呈現強勁的增長勢頭和多元化的應用場景,在物流配送、載人出行、巡檢監測等多個領域實現新的突破,低空經濟將有望實現萬億級產業規模。
2024是智能交通市場轉型發展的一年。行業在進行了多年有關智慧化探索后,將重點瞄準到數字化轉型升級,隨著《財政部 交通運輸部關于支持引導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通知》的印發,智慧交通市場應變而動,文件堅持場景牽引和產業協同,聚焦發揮交通運輸對相關產業的帶動支撐作用,以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應用場景為牽引,促進創新技術產品在交通基礎設施網絡中的應用。
圍繞智慧擴容、安全增效、產業融合、體制機制創新的各類場景需要有先進、適用、質優、價廉的產品、設備、方案,大規模投資激發了智能交通市場的動力和活力。
一年來,能明顯感受到市場的變化,數字化轉型升級相關的數字底座建設及數據價值挖掘、智能設備設施、車路云協同、低空經濟、行業大模型構建等方向相關企業結合具體場景需求,進行了深入、有針對性的探討、試點,為明年落地建設進行了充分的儲備。
2025年是智能交通市場蓬勃發展的一年。黨的二十大報告將高質量發展確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確立為發展的主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要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激勵約束機制,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最主要的就是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期待相關企業能抓住國家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行業落實交通強國建設、快速推動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歷史機遇,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提供質優、適用的新產品。
對于交通行業而言,在需求側已經提煉出了交通運輸安全保障、通行效能提升、數據要素價值發揮等明確需求,急需供給側給出扎實可靠的解決方案,期待各方深入了解行業需求、準確把握核心要求,研發出能滿足需求的創新性設施設備、解決方案,相信市場也會給予其豐厚的回報。
在我看來,2024年智能交通市場總體表現是高開低走。
“高開”是指政策上的持續發力,如發展低空經濟寫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和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務院頒布《城市公共交通條例》;工信部等5部委印發《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并確定了20個試點城市(聯合體);財政部、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了《關于支持引導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通知》并確定了首批8個試點省份。
“低走”是指市場投資的持續走低,一方面政策的紅利要兌現成市場上的真金白銀需要一定的時間,如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上,2024年各省都在做方案、做設計等前期工作;另一方面發展共識上還沒有形成,突出表現為“車路云一體化”,既覺得它是一個“筐”,什么都可以裝,又覺得不知道到底要做什么,在前景不明的情況下,政府和企業都不敢大量資金砸下去;最后一個方面就是大家都沒錢了,公交企業當下的目標是活下去,它不可能有錢去做智慧公交的事情,城市的智慧交管是有需求的,但現在很多政府都是“吃飯財政”,囊中羞澀不可能有錢去建設智慧交管。
展望2025年智能交通市場,我認為可能會是冷熱不均、兩級分化。
熱端主要表現在政策紅利逐步釋放的低空經濟和智慧公路領域,隨著各省紛紛布局低空經濟發展,2025年低空交通必然會有一波大干快上的熱潮,至少低空飛行器企業會迎來一段好日子。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的重頭在高速公路,數字化轉型的重點就是智慧公路的重點,如智慧擴容的主戰場在收費站,資金體量均以億計,想必相關的各大廠家一定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了。
冷端則是沒錢的問題,智慧公交市場繼續萎縮是板上釘釘的事。車路云一體化動輒上百億的預算,不是誰都能拿出來的,20個試點城市如何交差呢?無非是用新瓶裝舊酒的方法。智慧交管如果改變一下思路,由政府投資向政企合作轉變也許會迎來轉機,交通數據價值可能是相關企業更看重的,以數據換投資,可以解決政府資金短缺的問題。同樣的思路,也適合城市智慧停車平臺的建設,挖掘停車數據背后的商業價值,就是所謂的羊毛出在豬身上的模式。思路決定出路,改變是倒逼出來的,否極泰來,這樣一想,我對2025年智能交通市場反而不那么悲觀了。
2024年的智能交通市場,可以概括為“穩健推進中醞釀低空交通爆發”。在這一年里,智能交通領域在多個細分市場均取得了顯著進展,整體呈現出穩健的發展態勢,而低空交通作為新興領域,更是蓄勢待發,準備迎來爆發式增長。
智能交通市場的穩健推進體現在智慧交管、智慧公路、車路云一體化、智慧公交、智慧停車以及智慧交運等多個方面。通過技術創新和模式升級,這些細分市場不斷優化交通管理、提升運輸效率,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體驗。智慧交管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了對交通流量的精準預測和智能調度;智慧公路則通過智能化改造,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而在低空交通領域,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政策環境的日益完善,低空經濟正逐漸嶄露頭角。
年初,我率先提出了“2024不能錯過的低空交通風口”和“平面交通向低空立體交通發展是個大趨勢”等觀點。一年來無人機、飛行汽車(eVOTL)等新型交通工具的快速研發和應用,為低空交通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梢灶A見,在未來的幾年里,低空交通將有望成為智能交通市場的新增長點,引領整個行業邁向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為市民的出行帶來了更多個性化選擇和便利。為大眾帶來更美好新生活。
展望2025年的智能交通市場,我堅信“平面智能交通向低空立體交通延伸和升級是大趨勢”。這一趨勢不僅預示著交通領域的深刻變革,也為我們描繪了未來出行的全新圖景。
智慧交管、智慧公路、車路云一體化等平面智能交通領域將繼續深化發展,智慧公交、智慧停車和智慧交運等細分市場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融合應用,為城市交通的順暢運行提供有力保障,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和運營效率。
在新一年智能交通市場的大方向中,低空交通無疑是一個值得期待的亮點。隨著無人機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空域政策的逐步放開,從年初物流無人機載重達到噸級,到年底載重5噸的物流無人機誕生,速度之快令人驚喜!加上全球首個三證齊全的億航216商業運營證待批,低空交通將實現從無人機物流到飛行汽車出行的全方位升級。這不僅將極大地拓展交通空間,提升運輸效率,還將為人們帶來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體驗。相信未來在低空數字網格化、IPV6體系、三大運營商低空通感一體化系統、低空雪亮工程系統等低空技術系統的充分融合下,車聯網與空聯網的融合將成為可能,陸空一體化低空交通管控系統將有效管控和積極推動低空交通的蓬勃發展!
2024年智能網聯汽車、高級別無人駕駛、無人配送車已從一二線城市向四五線城市布局,車端自動駕駛模型已經開始從模仿人類到超越人類轉變,將推動安全、自主、可持續的無人駕駛技術的進一步落地。自動駕駛研發模式逐漸從規則驅動轉向數據驅動,數據量和數據閉環能力將成為汽車智能化的關鍵。
智能網聯汽車進入四五線城市,帶來了機遇,同樣也面臨困惑,現有的交通法律法規主要基于有人駕駛的情境制定,而無人車技術的發展已經超出了現有法律的范疇,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國標行標一樣都有滯后性。各地對無人車運行或試點運行,將要面對車輛界定、運行環境、設施配套、通行路權、社會倫理、事故認定、隱私保護等一系列問題。立法既要科學嚴謹,又要結合符合社會需求,還要考慮科技的高速迭代,需兼顧科技的“快速更新”和立法的“漫長嚴謹”。
2025年智能網聯汽車與無人配送車的運行環境、道路配置及法律支撐希望能夠實現一定升級和突破。在《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的修訂上希望能有所體現。這將為智能網聯汽車與無人配送車的廣泛應用奠定堅實基礎,為人們帶來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出行體驗。
2024年,自動駕駛行業發展感受最深的有四個方面:
第一,上市熱潮:2024年,自動駕駛行業迎來了上市的熱潮。在廣州的小馬智行和文遠知行這兩家中國自動駕駛領域的領軍企業,均在這一年成功上市。
第二,技術發展與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小馬智行和文遠知行等國內自動駕駛企業都在積極研發L4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并在Robotaxi領域展開競爭。隨著技術的發展,L4級別的自動駕駛逐步成熟,吸引了更多企業的關注和投資 。
第三,產業鏈得以發展:自動駕駛產業鏈得到進一步發展,包括激光雷達、芯片等關鍵零部件供應商企業獲得了資本市場的青睞。這些企業的發展為自動駕駛技術的進步提供了重要支持 。
第四,自動駕駛技術的開放與規?;瘧糜写嵘鹤詣玉{駛科技企業技術平臺都是一個相對孤立子系統,沒有充分對自動駕駛場景運營單位開放自己平臺,致使行業規?;瘧貌铰木S艱。
2024年被視為低空經濟的元年,低空交通領域正在快速發展,各方面呈現出蓬勃的增長勢頭。技術創新、政策引導與資本注入形成合力,各地競相布局建設“天空之城”。然而,目前低空經濟仍面臨產業鏈體系尚未成熟、盈利模式不穩定等問題,需要穩步探索逐步完善。
2024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密集出臺政策為低空交通的發展提供支持。國家整體戰略布局明確,將低空經濟納入重點規劃,而地方政府則結合自身特色制定發展目標,不少地方已將低空經濟相關內容納入政府工作報告,為低空交通的推廣和商業化應用奠定了政策基礎。
面對政策紅利和市場前景,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低空交通領域,著力于航空器制造、飛行運營與配套服務等業務環節。其中,以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為代表的技術研發備受矚目。珠三角和長三角等地區已經率先開通多條低空載客航線,并加緊布局低空起降點與航路航線。
然而,與政策不斷加碼形成對比的是,低空交通的技術支撐并未同步發展。一些關鍵問題,如航空器的安全性與續航能力、空域劃分與管理的規范性,仍未得到有效解決,此外,產業鏈各環節之間的協同度不足也是發展的主要瓶頸。例如,在整機制造、飛行運營與配套設施建設等環節中,缺乏有效的銜接與聯動,這使得產業發展更多局限于航空器制造,而缺乏從生產到服務的一體化產業鏈體系。行業發展亟待通過資源整合與模式創新,優化產業鏈上下游協作,逐步走向成熟。?
2025年,中國低空經濟將在政策扶持與市場需求的驅動下進入發展快車道。隨著以深圳等城市為代表的空域精細化管理體系落地、飛行器技術的不斷成熟、多條低空商業航線的試運營,以及文旅、物流、交通樞紐和應急救援等多元應用場景的推進,低空交通將從試點階段進入初步市場化階段。
在低空空域管理方面,智能化和分層化的管理體系將大大提高空域資源的利用效率,為市場主體提供安全、高效的運營環境。以eVTOL和智能無人機為代表的技術革新,正在降低運營成本并擴展應用可能性。在應用場景上,低空旅游將以高性價比和高端融合觀光體驗,推動文旅經濟升級。無人機物流則在偏遠地區和城市配送中變形為重要功能。而以機場和高鐵站為樞紐的空中接駕服務,將逐漸改變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此外,無人機在智慧城市管理中的廣泛應用,以及在應急救援和公共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也將成為低空交通市場的重要增長點。同時,低空交通的盈利模式將從單一的場景收費,進化為覆蓋設備租賃、數據服務、空中交通票務和政府合作等多元商業閉環。
總體來看,2025年,低空交通將在政策支持與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下,實現從技術積累到初步商業化的轉變,成為未來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2024年中國智能交通市場表現為“一縮一擴”,交通檢測、信號控制等智能交通基礎建設項目規模收縮,“車路云一體化”相關的技術市場進一步擴展。
2024年國家和地方政策成為以“車路云一體化”為主的智能交通技術市場發展最主要的推進器。以“車路云一體化”示范城市為主,積極探索自動駕駛未來的體系和構架,協調自動駕駛車輛、智能網聯的關系和發展途徑,發現和解決自動駕駛市場化道路上的機制、管理等問題。
我認為,2025年以“車路云一體化”為主的技術和服務市場規模將會顯著擴大,在智慧交管、智慧公路、智慧停車等各領域將會得到深度應用。
期待2025年自動駕駛管理體系能夠得到應有的重視和關注,并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期待2025年智能交通互聯網企業對已有的交通信息深度提煉,形成交通運行規律、動態交通風險態勢等,進一步拓展交通信息服務市場,深度服務交通管理決策;期待2025年在頭部企業帶動下,初步形成我國智能交通市場的技術核心產業鏈,促進我國智能交通市場的良性發展和智能交通技術的提升。
2024年最火的新業態,當屬低空經濟。在熱鬧過后,真正有產值有利潤的不多,一哄而上不在少數。許多地方說以為通用航空就等同于低空經濟。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第三部分第11條:“發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明顯看出通用航空不能代替低空經濟,通俗理解,通用航空是業態,低空經濟是一種經濟形態。2025年我們發展低空經濟,圍繞經濟形態做文章,一手抓產業鏈,一手抓應用場景。當然,大前提要在1000米以下空域管理上有實質性突破,這需要依賴行政的手。至于設施設備、信號上天之類,市場的手會去解決!
2024 年,《關于推進公路數字化轉型加快智慧公路建設發展的意見》與《關于支持引導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通知》重磅出臺,明確規劃 “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推進公路水路等領域創新應用場景規?;涞?,促進交通基礎設施智慧擴容、安全增效、產業融合”,令交通行業信息化、智能化從業人員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振奮與鼓舞。
2024 年,我們既見證逾千座智慧化收費站的改造,也目睹高速公路主線不斷加密的視頻、雷視等終端感知設備,還有全國近30萬路視頻達成 “云聯網”,以及多地開展全息感知與數字孿生、主動預警防控與智慧應急調度…… 這便是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北斗以及 5G 等技術為交通行業“智慧感知管控、智能應急服務”賦能,進而進一步實現“變被動應急為主動服務”的交通運輸管理新模式。
作為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近18.4萬公里的高速公路管養運維任務既繁重又艱巨。面對日常運營里路網監測感知、路況預警應急、交通流分析研判等諸多管理需求,身為從業者,我們期望在2025年能早日形成更貼合業務需求的“融合感知能力”。
不管是毫米波、激光雷達、視頻ETC融合之類的解決方案,均需切實于管理需求、業務場景方面下足功夫,更為關注場景適用性與業務實用性,切實構建適配高速公路關鍵場景、關鍵業務的感知監測平臺,最終達成物理世界的實體公路與數字世界的數字公路并存,更好地保障高速公路安全、順暢、舒適且智慧地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