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0755 - 2919 5095
時間:2025-03-31?????編輯:交通信號燈?????瀏覽:0
2024年11月3日~6日,2024中國智能交通大會在杭州隆重召開。2024年11月5日,浙江省交通運輸廳智慧交通處主任劉文旗就《圍繞“一聯盟、兩提升、三高地”,推進公路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做主題分享,本文系現場演講整理而來,未經本人審核,如有錯漏,敬請諒解。
一、基本情況
在公路領域,浙江依托滬杭甬、杭紹甬等路段開展了智慧高速探索,目前,浙江累計完成880公里智慧高速建設改造,計劃至2025年建成智慧高速1000公里,逐步形成“三縱一橫兩環”智慧高速網絡。此外,在政府側還打造“浙運安”“浙路通”等實用、管用等重大應用。
“浙路通”作為數字公路的基礎底座,核心工作內容是“公路一張圖”,目前初步形成的“一張圖”涵蓋了標志標線、監控視頻等27個圖層,覆蓋了1300公里高速公路、7000公里國省道以及11萬公里農村公路,為公路路網監測、路網運行、養護管理等業務提供了有力支撐。
“浙運安”主要聚焦營運車輛駕駛員在高速公路上超速行為管控難等問題,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運輸安全水平,“浙運安”的核心工作內容是“一碼三閉環”機制,以“安全碼”為牽號,打造人車企全要素閉環、裝運卸全過程閉環、多部門全方位閉環,“浙運安”上線至今取得了良好效果,事故起數、死亡人數等得到大幅下降。
二、問題需求
近年來,浙江依托數字化轉型、數字化改革、數字經濟一號工程等在數字化方面進行了探索實踐并獲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對照交通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還相差甚遠,主要存在5個方面問題。
一是受土地、資金等要素影響,干線公路土建擴容難度較大,單公里造價預計超過7億元;二是公路數字化轉型覆蓋規模小、系統貫通不夠,總體呈現碎片化,整體性不強,沒有形成網絡;三是運行安全風險挑戰不斷增加,浙江路網密度大、路網流量高,橋梁隧道也排名全國前列,通行和安全保障壓力較大;四是公眾出行體驗有待提升,前期謀劃主要聚焦于政府監管和企業運營,對于公眾出行服務體驗方面的考慮較為狹隘,比如建設的一些出行應用目前也沒有和導航平臺形成良好合力;五是體制機制制約行業高質量發展,浙江市場化發展程度較高,總共有88家高速公路運營業主、30家運營單位,存在著建設標準不統一、信息共享互認難、缺乏統一出入口等問題。
因此,我們認為浙江地處“一帶一路”、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疊加區,位于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3大主軸與滬昆走廊的交匯點,是全國交通流量最密、網絡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保通保暢、安全運行壓力大,亟需通過數字賦能、機制創新,實現整體提能增效。
三、推進思路
針對以上問題,浙江將緊扣兩部文件精神,按照有效場景規模覆蓋、一體任務全部實施、示范任務特色突出的原則推進相關工作,主要聚焦6個方面。
一是聚焦浙江高速主體多,一體化服務難等難點痛點;二是聚焦成熟場景推廣應用;三是聚焦現有多系統和多入口的綜合集成;四是聚焦一批流程再造、制度重塑改革;五是聚焦政企社、省市縣聯動共建;六是聚焦新興產業、數字經濟的帶動支撐。
示范通道。
本次浙江公路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的示范通道總共2943公里,覆蓋了15條國家高速、6條普通國道、1普通省道,其中,高速公路1766公里,普通公路1100多公里,總體布局為“一廊兩翼全網”,“一廊”指滬昆走廊浙江段,“兩翼”指東連寧波、西接南京,與寧波、南京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實現互聯互通的公路水路設施,“全網”指全網改造服務區、收費站等,不僅僅局限于示范通道內。
實施任務。
此次公路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浙江重點實施11項任務。
智慧擴容方面,包括智慧站點、干線通道主動管控、“一張網”出行服務、智慧服務區等4項任務,主要通過推動點線面聯動、一體建設相關場景,實現多元主體數據匯聚,由“單點管控”向“全網聯控”提升,力爭高速高峰時段平均行駛速度提升20%。
安全增效方面,包括數字治超、智慧隧道、應急指揮調度、路網運行監測預警、陽光救援等6項任務。
產業融合方面,結合杭州“車路云一體化”國家試點,推動杭千高速109公里路段等開展車路協同駕駛測試,并探索建設11公里高速路段車路協同測試場,加快構建“一廊、十區、萬輛”智慧交通產業鏈。
核心目標。
將重點實現“一聯盟、兩提升、三高地”三大目標,“一聯盟”即打造多元主體參與的全省一體化數據運營新模式,“兩提升”即實現干線通行效率提升20%、突發事件應急響應效率提升30%,重點實施一批路段智慧擴容、安全增效,“三高地”即打造面向公眾的“三融合”出行服務高地、面向企業的數字運營協同高地、面向行業的“大腦+應用”治理高地。
四、主要預期成效
一,推動數字交通底座共建共享。
數字交通底座并不是一個平臺或系統,更不是指一個單純的數字化應用,它是由行業管理部門、企業運營單位、運輸服務相關主體底座等共同組成,核心在于要實現數據暢通共享、業務相互支撐、多方聯動共建。
具體來說,首先要迭代行業管理底座,過去我們總認為只要有一個省級管理底座就能實現全網監管,但實際上這行不通,因為建設單位的能力和資金是有限的,很難實現一統到底,并且各級的需求也不同,一統到底就會出現越往下的需求越難第一時間得到響應。所以我們提出加大市級子平臺的建設模式,盡量將地市數據沉淀到市、縣、區,省級平臺主要負責數據標準、數據格式等方面的統籌。
其次要打造行業數據運營底座,將逐步有序地開放公共數據授權應用,推動行業企業參與整個生態構建,過去一直沒有很好地盤活行業運營數據,主要還是由于數據質量不高、數據不成體系,比如一個服務區或一個收費站的數據,從面上看整體價值不高,但如果是一個省或整個行業的數據都匯集起來,那潛在價值就相當高。此外,過去的許多數據都沉淀在運營單位和管理部門中,但他們并沒有很好地管理和深度挖掘這些數據,下一步通過數據運營手段進行市場倒逼,相信數據質量會越來越好。
最后要構建“多源融合”的感知應用體系,此次數字化轉型中計劃建設“一站多用”應用場景,整合治超站和交調站等功能,實現一站多用。
二,破解“多主體格局下、一體化服務難”的問題
首先要加強數據運營聯盟探索,浙江成立了高速公路數據運營聯盟,下一步將進一步完善相關體制機制,加強溝通協調,形成共建共享格局。
其次要推動服務區、陽光救援等實現一體化服務,目前浙江已建成省級平臺,下一步將深化“1+93”聯網運行體制,“1”是省級聯網平臺,“93”是93對高速服務區平臺,高速救援方面,將依托浙江交投“施救在線”系統,推動其他公司采取接入或分層耦合等方式實現一體化服務,此前高速救援方面建設了很多平臺,導致不同路段要使用不同APP,接下來浙江將推行兩種模式,一種是直接使用浙江交投“施救在線”系統,一種是在業務環節使用自有平臺,但在公眾端用全省統一平臺,總體要實現出口和入口統一。
最后要加強與互聯網平臺的合作,重點場景在于收費站和服務區信息發布,以及同“施救在線”線路相關的導航平臺加強溝通。
三,推動交通領域數字經濟產業發展
數字化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此次數字化轉型進一步打開了產業發展的格局,有望形成新的數字經濟增長點,比如數據運營授權將促進數據交易模式建立,再比如車路云協同也將促進交通高質量發展,浙江在車路云協同方面有較好基礎,自動駕駛相關企業達到五百多家。
五、思考與體會
結合浙江近幾年數字化轉型的探索實踐簡單談一下體會。
一,數字化轉型不是單純的設備和技術的疊加,核心在于改革。表面上看是數字鏈的建立,實際上數字化轉型的背后是利益鏈、風險鏈以及責任鏈的重新定位。利益鏈方面,過去的數據都在各自手中,但現在都要拿出來進行共享,涉及利益該怎么分配?風險鏈方面,如何分擔數據安全、網絡安全等帶來的風險?責任鏈方面,建設責任、運維責任、數據的準確性責任誰來承擔?特別是一體化應用升級、大數據中心等共建共享的項目,建設初期大家積極性都很高,但后續的運維與運營等問題也需要深度考慮。
二,數字化轉型要始終堅持實戰實效導向。為什么現在的許多數字化應用到后期沒人管理,很關鍵的一點就是沒有形成閉環。“浙運安”應用取得效果的核心原因在于形成了閉環,比如對于貨車司機來說,變成“紅碼”就要停業整訓,直接影響收入,所以貨車司機會對駕駛行為非常注意,確保自己是“藍碼”。
三,數字化轉型并不是一項單純的建設任務,需要考慮后面的運維與推進工作,另外,前期的規劃工作也很重要,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思考與設計,推進數字化轉型工作提速完成。